尊敬的郭增学、崔本华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农村土地调整问题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建立完善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有序推进耕地恢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重点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实施土地整治项目,集中连片耕地整合。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增加可耕种面积,鼓励优先整治恢复与耕地相连或交织分布的园林地、拟退出的设施农用地等,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全市2023年新入库耕地占补平衡指标28819亩,超额完成了省厅下发的入库任务(16600亩)。今年以来,在部省“大占补”政策正式出台之前,继续督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4个项目,预计实现新增入库耕地面积2520亩,其中已入库的1590亩,正在入库审核的910亩。
二、稳妥有序开展耕地恢复整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对历史形成的“非耕地”问题,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审慎处理、有序组织实施。在整改时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于果树处于盛果期、林木处于生长期、鱼塘处于收获季等客观情况,留出合理的过渡期,坚决杜绝简单化、一刀切。对整改复垦后的土地引导群众种植农作物,防止耕地撂荒,通过耕地恢复整改,将部分荒废、撂荒或者闲置的土地重新开垦并用于耕作,让荒地变良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充足,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三、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开展农业结构调整试点。利用费县和沂南耕地优化布局试点,把山上的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山下的果树、林木尽量调整上山上坡。积极开展耕地撂荒整治,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开展农业机械化耕作,提升机械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良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四、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全程管理新机制。按照部省“大占补”的新要求,全面规范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实施新增耕地全过程监管,保障所补充的耕地量足、质优。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小占补”将变成“大占补”,调整完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将以往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占补平衡扩展到各类占用耕地均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范围实现统一,建立补充耕地项目管理的长效机制。
市农业农村局答复如下:
一、土地整治流转方面
近年来,我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农地互换、成片发包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村级组织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种植养殖大户带动型”等土地流转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减少,人为丢荒问题。截止2023年底,全市现有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961万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94.4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0.6%,其中出租转包面积242.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82.2%。流转入农户145万亩,流转入专业合作社58.6万亩,流转入企业的面积为40.8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49.2%、19.9%、13.9%。
2023年中央一号文提出“小田变大田”的意见,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临沂市积极行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规模化经营。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方式,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能。目前,我市在莒南县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增加土地359亩;在平邑县、费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通过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对承包地实施“大稳定、小调整”,促进土地流转规模化、专业化长期经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红利,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造条件。
二、农民培训方面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农民培训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创新培育模式,提质增效,打造具有沂蒙精神红色基因传承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主要举措有:
(一)规范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2024年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4000人。建立“一主多元”农民培育机制,加强与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发挥部门优势,联合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举办巾帼英才、青年先锋2个农村实用人才专题培训班,计划培训200人。
(二)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能力建设。一是调整充实临沂市高素质农民培训讲师团,开展“沂蒙名师”评选活动。二是推进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规范化建设,认定一批适应新时期培训要求的市级培训基地。三是探索制定全市100家农民田间学校地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影响面大、带动性强、示范效应突出的标杆式教学点,加强实训对标学习,从根本上破解农民培训与产业“两张皮”问题,为农民教育培训注入新的动力。四是依托临沂市高素质农民产业发展服务联盟,开展金融支持高素质农民产业发展、农产品展销、农业科技推广等活动,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三)创新培训模式。一是做好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师傅带徒”创新试点项目,探索进行市、县级高素质农民大师培训项目。每位大师招收15名徒弟,发挥传帮带作用,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技能,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二是扩大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与学历提升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范围,建立农民学分银行,高素质农民学员将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进行2年半的免费学习,颁发大专学历证书。
十分感谢您们的建议,希望您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祝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