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今天是:
进入长者模式 | 无障碍浏览 | 简体版 | 繁体版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党建工作>>学习园地>>正文

《学习时报》刊发王安德署名文章:有一种精神,叫沂蒙精神…

时间:2021-11-29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有一种精神,叫沂蒙精神……

王安德

八百里蒙山绵延着红色血脉,五千年沂河吟唱着历史长歌。这里是人文荟萃的风华之地,这里是鲜血浸润的红色沃土,这里是改革开放的近海潮头。这里,有一种精神,叫沂蒙精神;这里,有一种光芒,叫奋进之光。



史之厚,文之重

  
临沂,蒙山巍巍,沂河滔滔。

站上蒙山之巅仰观俯察,天地鸿蒙、涛走云飞,文韬武略、人水和谐。临沂从远古的烟波浩渺中款款走来,挟裹着金鼓杀伐之声,飘散着书卷翰墨之香,喊唱着稼穑耕耘的号子,从古走到今,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刻度。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8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东夷文化就在这片莽荒之地开枝散叶,我们的祖先在这片依山傍海的土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艰难地推进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时光倒溯3000年,春秋时期的驷马冠盖迤逦行进在这片碧绿的原野,诸侯鲁国在此建启阳城,后改“开阳”。“启”也成,“开”也好,这座历史文化名郡,一直把光辉灿烂的文明之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朝设沂州府。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在失传了1700多年后,与《孙子兵法》同时在这里出土,解开了“孙武和孙膑是否各有其人、是否各有兵书传世”的千古之谜,竹简中的《孙子兵法》被评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先哲孟子论述中的东山即临沂的蒙山。

圣人登临处,必有贤哲出。蒙山脚下,厚重的雄山灵气为临沂注入了源远流长、强劲不息的文脉,修齐治平、建功立业的追求迎风而长。“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一代名相诸葛亮从这里走出,三顾茅庐分天下,出师一表真名世。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超然物外、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在沂河岸边撒下了修身治学的种子。书圣王羲之故居里,洗砚池边墨犹香,兰亭集序传古今;在兰陵古城,思想家荀子在这里著成《劝学篇》;宗圣曾子、大书法家颜真卿、珠算发明家刘洪等众多历史名家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文化印记。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醉卧临沂兰陵,留下千古名句,刻画出临沂人淳朴、友善、豪迈的本性底色。

穿越历史的烟云,临沂的历史文化名人闪烁星空,沉淀打磨出一个厚重的文脉传承,成为临沂千百年来深层积淀的动力源泉。



情之切,魂之舞

  
近段时间,《沂蒙山小调》的优美旋律在电影《长津湖》里一次次响起,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绽放新光芒。

壮哉,沂蒙!临沂历史传统的文化积淀与精神品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大熔炉里,锻造出光彩夺目的沂蒙精神。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4万人参军参战,出生入死,浴血奋战,10.5万革命先烈牺牲在这里,血染这片土地,英魂长绕沂蒙。

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承载的是博大而深沉的爱;“沂蒙母亲”王换于不顾杀头的危险,精心照料革命后代,自己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拥军支前群体“沂蒙六姐妹”、“永远的新娘”李凤兰、“谁第一个报名参军就嫁谁”的梁怀玉……沂蒙人民披肝沥胆,用一腔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出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人民拿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用自己的血肉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为党的事业和民族的未来铸就了一道铜墙铁壁,在历史中定格成一组鲜活的英雄雕像。


在莒南县山东省政府旧址纪念馆里,一组“火线桥”图片让人动容:几十名沂蒙女性挺立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用血肉之躯做桥墩,用肩膀扛起门板架起了一座桥,让部队跨河作战。作为真实的存在,“火线桥”虽然在历史中只持续了短短几十分钟,但却架在了人心上,架在了新中国的词典里。她们的双脚钉进水下的泥沙里,把精神深深扎在了脚下的沂蒙土地。


解放战争的硝烟散尽,从不向困难低头的沂蒙人民,紧接着打响了一场新的战争,向“一穷二白”宣战。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从此,厉家寨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整山治水的典范,“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镐头一张锨”的愚公移山精神光芒四射。


改革开放大潮席卷而来,沂蒙人民又以敢破敢立、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勇立改革开放潮头,“英雄谱”熠熠生辉:九间棚“九柱擎天”,临沂商城的领航者王士岭,时代楷模赵志全,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传喜……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沂,脚踏着沂蒙这片红色热土,深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行之笃,图之远

  
远去了鼓角争鸣,传承着翰墨书香。今天的临沂,以海纳百川、胸怀世界的远见卓识,奏响了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高质量发展的“沂蒙乐章”。

东临黄海,西依泰山,是临沂的地理优势,更是临沂的发展优势。面朝大海,挟山越海,一路向东,临沂紧盯省委“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谋划了“八个第一方阵”“六强六富六精”发展蓝图,进行着“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的华丽蝶变。

古有临沂人“闯关东”,今有兰陵菜“下江南”。顺应融入“长三角”趋势,谋划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打造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

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流淌在沂蒙人民血液里的基因。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以木业、机械为突破,走出了“龙头带动、中等抱团、小微众创”的转型新路。

“南义乌、北临沂”。站在中国市场名城、物流之都的肩上,加快推进“商、仓、流”一体化发展,“商”上统筹发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仓”上重点发展智慧仓储,“流”上构建立体化现代物流体系。

凭帆出海,借力远航。临沂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起了综合保税区、临沂港,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成为全国铁路枢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齐鲁号”欧亚班列集结中心,对外开放的大道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行之笃,图之远。临沂奔赴新时代的新征程,面朝大海,扬帆远航,让世界看见,高山之巅与碧海蓝天之上那抹鲜艳的“沂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