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春华秋实。初秋时节,走进位于临沭县玉山镇朱仓围里村的废弃矿坑综合治理暨新能源项目现场,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从历年卫星对比图上俯瞰,这处废弃矿坑已从一块地球“伤疤”蜕变成一片蓝色“海洋”,演绎着逐“绿”前行、向“新”出发的精彩篇章。
向“新”出发 服务增速䠀出地企融合新路径
2023年11月,玉山镇废弃矿坑综合治理暨新能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临沭县创新“华能山东公司主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协办、县纪委派驻组直接督办”工作模式,持续完善“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实施项目全周期帮办,合力䠀出地企融合发展新路径。
面对矿坑地形复杂、进场道路远等诸多因素,专班联合村委与当地村民讲政策、解疑惑,协调临时占地、土地租金等工作,全力把各项服务工作做深、做细。项目建设过程中,县纪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相关部门扎实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全力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营造服务靠前、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最佳营商环境,为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提供了强劲支撑。
逐“绿”前行 生态增效拓展光伏建设新场景
临沭县玉山镇朱仓围里村废弃矿坑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前的景象,曾令工程技术人员一筹莫展。此处矿坑,水深近30米,最大跨度近130米,沟壑纵横,给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带来了巨大难度。
通过多次现场踏勘和技术调整,华能山东公司最终采用先进的悬索式柔性支架安装系统,倾角优化为13°形成抗风索网布置。同时,对升压站平面布局、设备配置、整体功能、外观形象等全面优化,调整全预制舱装配式设计方案,变传统砖混施工为工厂预制、现场安装两个阶段,成功完成了152米全国最大跨度索结构和华能山东公司第一个柔性支架光伏项目,实现项目首投并网一次成功。
“临沭县对废弃矿坑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对矿坑修复和空间重构规划,在实现矿区环境重构的同时,逐步实现生态复绿,构建可持续的生态发展和利益共赢模式,为光伏建设提供了新的场景。”临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宋怀华介绍道。
以“光”赋能 实现“光伏+矿山”新模式
“以前是一个大坑塘,沟沟壑壑,每到汛期就成了附近村的安全隐患。谁能想到架上光伏后变成了我们的‘钱袋子’,国家和政府的规划做到了咱们心坎里,闲置的荒地和废弃的矿山打造成了‘阳光银行’。”朱仓围里村村民王秀洁感慨道。
在临沭矿山治理光伏发电项目中,他们摒弃了传统的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与当地村集体利益共享的模式。“我们将部分运维服务属地化委托,给当地农户提供工作机会,电站清洗、除草和土地修复这些工作,干得不亦乐乎。”华能山东公司项目工作人员李蔚诚介绍道。
目前,该项目投产后年均发电量约446万千瓦时,年收益约为6600万元,实现税收860万元。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振兴,进一步擦亮了临沭县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路径的高质量发展底色,结出了“企地民共赢”的硕果。(贾萍萍 王金通 韦笑)